电信诈骗,就在我们身边
案例一:入侵校园网修改成绩?别信!
陈某是一名学生,眼看要毕业了,可是之前挂的几门课还没补过。上网之时陈某认识了一名自称是黑客的人,称能侵入其校园网络,帮助陈某修改成绩。陈某轻信了该“黑客”的说法,先后共给该人汇款2700元。在发现成绩没有变动后,陈某联系该“黑客”,“黑客”却已人间消失。
案例二:不明链接点击缴费?别试!
学生A看中了淘宝上的一条裙子,讨价还价后以440元价格成交。卖家给A发了一条链接,要A付款。A点开后没发现异常就付款并确认支付,可是一直未成功。卖家提示多刷新几次就好了,A刷新了几次一直付款不成功就下线了。第二天A发现银行卡里少了2640元,原来每刷新一次就是付款一次。
案例三:天上掉馅饼中大奖?别想!
武汉某女生B某日收到一封“香港宝捷电子集团北京分公司”字样的白色信封,里面有一张兑奖卡,B刮卡后发现中了二等奖,奖金28万元,并附有中奖密码。起初觉得不可信,把信扔在一边没理睬。几天后无聊的她登录信中提供的网络查询,确有香港宝捷集团北京分公司的网页,B与信上提供的电话联系,对方在确认B获奖后称,需付1%手续费和1.4万元的跨国银行转账费,还要支付20%税金。此后,一女子不停地给B打电话,要她尽快汇款,不要错失良机。不久B通过工商银行向福建泉州一户名为“杨如意”的账号汇款44800元。很快,朱某意识到父母给她的学费、生活费被骗了,遂向警方报警。
电信诈骗类型
QQ诈骗
骗子通过各种方法盗窃QQ账号、邮箱账号后,向用户的好友、联系人发布信息,声称遇到紧急情况,请对方汇款到其指定账户。网络上又出现了一种以QQ视频聊天为手段实施诈骗,嫌疑人在与网民视频聊天时录下其影像,然后盗取其QQ密码,再用录下的影像冒充该网民向其QQ群里的好友“借钱”。
短信诈骗
① 换账号汇款。
② 银联卡遭盗刷。
③ 制造信息失灵现象,实施诈骗。
④ 利用手机改号软件克隆亲友电话诈骗。
⑤ 发送中奖信息,要交税金。
电话诈骗
① 打电话进行恐吓。
② 冒充公检法进行诈骗。
③ 回拨电话,话费诈骗。
网络诈骗
① 网络游戏诈骗。
② 网络购物诈骗。
③ “网络钓鱼”诈骗。
④ 互联网上以出售网络游戏装备为名,诈骗他人钱财。
青少年如何做好自己的防电信诈骗的第一责任人?


往期推荐
【反诈拒赌校园行】电信网络诈骗案例及防范提示
警惕婚恋,交友类诈骗“消失的TA”
《反电信网络诈骗法》之互联网治理篇